摘要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是我们的解释性投射的产物。解释主义是有韧性的。否定和批评不但没有使之消失,反倒使之在回应中上了新台阶。在解释主义的后来发展中,不仅戴维森和丹尼特对自己创立的解释主义有改进,而且有些人对之作出了新的辩护、论证和发展,还有一些人在阐释的基础上建构出了解释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这些为我们深入探讨心灵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作者
高新民
张蔚琳
Gao Xinmin;Zhang Weilin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12&ZD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