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智能化语境下探索网络文学生存图景

Survival Prospect of Network Literature under the Context of Intellige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文学带来了新气象,促进了网络文学的飞速发展,但市场化、商业化模式促使网络文学走上了只有“网络”没有“文学”的窘境,背后暗含着创作者的主体性不断被消解的事实。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写作局面的到来,于危机中暗含生机,因此,在主体和智能化写作之间建构全新的人机协作新模式才是网络文学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brings new atmosphere to literature and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iterature.However,the market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model has promoted network literature to the dilemma that only"network"has no"literature",which implies the fact that the subjectivity of creator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liminated.However,the arrival of intelligent writing based on big data implies vitality in crisis.Therefore,the best choice for network literature is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by constructing a new man-machine 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intelligent writing.
作者 谢秋 XIE Qiu(School of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Anhui)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蚌埠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6-30,共5页 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主体性 书写环境 模式化 智能化写作 network literature subjectivity writing environment stereotypes intelligent writ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8

  • 1陈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J].当代作家评论,1998(5):25-31. 被引量:29
  • 2陈平原.论“新小说”类型理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2):114-125. 被引量:5
  • 3马相武.《把握类型文学的发生脉络与发展趋势》,《中国艺术报》2008年10月7日第3版.
  • 4[美]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2页.
  • 5巴赫金 白春仁 顾亚铃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A].白春仁、顾亚铃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15812277页.
  • 6鄢烈山.《拒绝金庸》[N].《南方周末》,1994年12月2日.
  • 7路艳霞.《四大“穿越”书签下高版税》,载《北京日报》2007年7月13日.
  • 8宋庄:《2012的网络文学初探》,《工人日报》2012年2月20日.
  • 9沙汀、艾芜、鲁迅:《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经典》,计红芳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页.
  • 10韩小蕙:《文学类型化意味着什么?》,《光明日报》2010年9月7日.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