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完美偶像”:虚拟偶像迷群的身份认同研究——以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例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研究是以中国虚拟偶像“洛天依”为案例的个案研究,通过虚拟民族志法,从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对中国虚拟偶像迷群进行研究。研究探析了该群体如何在日常传播过程中完成身份认同的建构,试图揭示新时代网络原住民在面对新型偶像时所呈现出的异质粉丝心理。
作者
吕品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New Media Research
关键词
虚拟偶像
身份认同
粉丝
洛天依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战泓玮.
网络虚拟偶像及粉丝群体认同建构[J]
.青年记者,2019(11):7-8.
被引量:24
2
冯月季.
符码与元语言: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符号学阐释[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4):110-11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郭聿揩.
关于“元语言”[J]
.中国俄语教学,1999,0(3):47-48.
被引量:5
2
胡翼青.
为媒介技术决定论正名:兼论传播思想史的新视角[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51-56.
被引量:62
3
李镓,陈飞扬.
网络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群体的网络互动研究——以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个案[J]
.中国青年研究,2018(6):20-25.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28
1
饶广祥,李佳悦.
2017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研究[J]
.符号与传媒,2018(1):197-213.
2
喻国明,耿晓梦.
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23-30.
被引量:119
3
王瑞萱.
基于5W模式的虚拟直播现象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0,6(8):27-29.
被引量:3
4
张航瑞.
网络社群的类聚与群分——以“漫威影迷”为个案[J]
.社会学评论,2020,8(4):104-114.
被引量:3
5
罗彬,王晶钰.
对抗与冲突:网络赋权后的符号误读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1):194-197.
6
刘义军,周升扬.
身份认同的趣缘群体话语传播策略——基于B站恶搞视频评论区的文本分析[J]
.当代传播,2020(6):91-93.
被引量:11
7
胡春晚.
小团体认同心理与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及消亡[J]
.文教资料,2020(34):9-11.
8
李聪.
“江山娇与红旗漫”下架的政治传播启示[J]
.视听,2021(4):141-143.
被引量:1
9
廖山英,张正敏.
论媒介仪式视阈下国产动漫粉丝群体的文化实践及启示——以《刺客伍六七》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2):99-101.
10
刘亚雯.
偶像养成系网综中认同性的文本建构分析——以《青春有你2》为例[J]
.东南传播,2021(6):37-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4
1
胡疆锋.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J]
.青年研究,2007(12):14-20.
被引量:22
2
吝莹莹.
浅析互联网视域下的青少年虚拟消费[J]
.中国青年研究,2008(5):88-91.
被引量:7
3
张爱凤.
“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J]
.前沿,2009(3):169-173.
被引量:33
4
林雅萍.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6):76-84.
被引量:27
5
周详,曾晖.
从实物消费到概念消费——消费行为的新形态及研究进展[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69-74.
被引量:1
6
马中红.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
.文艺研究,2010(12):104-112.
被引量:148
7
马中红.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
.青年探索,2011(4):5-11.
被引量:90
8
林品.
“二次元”“羁绊”与“有爱”[J]
.中国图书评论,2014,37(10):24-30.
被引量:8
9
严佳婧,金伟良.
二次元歌姬洛天依背后的三次元团队——禾念的虚拟偶像中国梦[J]
.华东科技,2015(4):58-63.
被引量:4
10
陈映芳,唐小兵.
你怎样,时代就怎样——关于青年问题的对谈[J]
.同舟共进,2015(11):16-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仝翔宇,艾则孜.
新媒体背景下国产动漫的品牌传播策略探析——以《非人哉》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21(3):110-111.
2
刘佳美.
AI虚拟偶像发展“钱景”研究[J]
.科技传播,2019,11(24):106-107.
被引量:3
3
李聪.
“江山娇与红旗漫”下架的政治传播启示[J]
.视听,2021(4):141-143.
被引量:1
4
尹萌萌.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视域下的虚拟偶像传播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0,4(30):15-16.
5
谭亚莉.
浅谈破次元壁的兴起与发展[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11):101-103.
6
杨琸娅.
虚拟偶像顶流的改变之路:洛天依IP运营分析[J]
.新闻前哨,2022(21):75-76.
7
王玉莹.
新媒体环境下运用音乐类虚拟偶像传播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J]
.大观(论坛),2022(11):117-119.
8
韩张梨,葛入涵,陈思宇,陈楠.
虚拟偶像的粉丝消费行为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0):9-11.
9
武晓宇.
面向弹幕文本挖掘的虚拟偶像传播研究[J]
.编辑之友,2023(9):57-65.
被引量:1
10
叶润泽,徐赣丽.
主流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双向互动——以虚拟歌手洛天依为例[J]
.青年学报,2024(1):103-1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喻国明,滕文强.
发力情感价值:论虚拟偶像的“破圈”机制——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的情感三层次理论分析[J]
.新闻与写作,2021(4):63-67.
被引量:46
2
段淳林,邹嘉桓.
偶像虚拟化对消费者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探究[J]
.现代广告,2021(20):12-20.
被引量:3
3
辛学敏,豪开轩.
互联网语境下虚拟偶像对主流话语的解构与再建构[J]
.新闻文化建设,2022(24):36-38.
4
黄欣媛.
拟社会互动视角下超写实虚拟偶像与粉丝的互动研究——基于AYAYI微博文本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4,10(6):58-62.
5
王逸腾,龙可馨.
上海高校二次元文化学生群体现状与引导对策探究[J]
.艺术科技,2024,37(11):189-192.
6
魏梦迪.
Bilibili平台虚拟偶像直播公司运营策略研究——以郑州市CY有限公司为例[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18):156-158.
1
陈洋,林芯芯.
那些深爰着虚拟偶像的年轻人[J]
.南方人物周刊,2019,0(26):34-40.
2
周琳.
虚拟偶像:永不坍塌的人设[J]
.现代工商,2019(1):37-37.
3
彭晓江.
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
.智富时代,2019,0(4):0317-0317.
4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耐心能坚持多久?[J]
.年轻人(A版),2019,0(7):14-15.
5
田圆.
近二十年国内关于国家认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19,0(7):6-13.
被引量:4
6
郭竞之.
动漫角色设计[J]
.湖南包装,2019,0(4):141-141.
被引量:1
7
杨逐原.
社会政策路径下民族地区公众的社会认同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7):67-75.
被引量:4
8
陈燕,萧宇.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7(3):19-22.
9
李曦,井国兰.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三维述评[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40(4):1-6.
10
阿剑波.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研究现状及时代前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3-18.
被引量:1
新媒体研究
2019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