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海开埠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外来人口的聚集,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化。在商业经济浪潮的涌动中,众多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上海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至晚清时期,妇女入园观戏已成常态。京剧自南来上海后,在上海本地工商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受文化转型的熏陶,为了适应沪地观众审美需求,编排出众多新剧目、创新出一系列舞台美术、运用了新式道具布景,从而逐步从京剧母体蜕变成具有强烈改革创新意识的“海派京剧”。海派京剧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其剧目中的女性形象令人耳目一新。通过选取《红梅阁》《二十世纪新茶花》《血泪碑》三出海派京剧所塑造的三个新女性形象为基点,来探讨清末民初时期海派京剧所体现出的美学现代性转型及意义。
作者 倪君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7,23,共6页 Sichuan Dra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熊月之.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J].学术月刊,1997,29(10):55-61. 被引量:13
  • 2鲁迅.“京派”与“海派”[A].鲁迅全集(第五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3姚民哀.南北梨园略史[A].周剑云.菊部丛刊·歌台新史[M].上海交通印书馆,1918.
  • 4吴德铎标点,姚公鹤.上海闲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5鲁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编.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 6周信芳,卫明,吕仲.周信芳舞台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
  • 7菊屏.汪笑侬述闻(一)[N].申报,1925-03-08.
  • 8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京剧在上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 9刘豁公.天蟾舞台《封神榜》之特色[N].申报,1928-08-30.
  • 10刘旭光.文艺繁荣与城市文化之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126-13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