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脱胎于经学到拓宇于文学——《百赋音》的价值意义与音义文献的发展演进

Born out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and Grow in Literature: The Value of Baifuyin 百赋音 and Development of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Document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褚诠之《百赋音》虽已散佚,但仍可从各种古注中辑出34条,其内容和注释方式均带上了明显的经学痕迹,注音也基本反映出了六朝语音的真实情况。《百赋音》的特殊价值主要是昭示文学与文学音义从经学中的独立,展现当时辞赋音义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帮助诵读理解辞赋的同时显示出音义文献由零散注音向集中展现语言现象的演进轨迹,启发了后世学者逐步建立系统的音义学说和理论。它的散佚则与唐代以后音义学与小学的混同以及韵书的出现和推广密切相关,但韵书所取代的只是音义文献记录字音的功能,音义文献随文注释或摘字为释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却因其独特价值而难以被替代。
作者 牟歆 Mou Xin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41,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楚汉辞赋音义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CZW010)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