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儒家“怨”论发微

On the Theory of "Resentment" of Confucian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孔子而及孟荀,先秦儒家论"怨"思想并非"君子不怨"的单一命题所能概括,而是展现出学派思想的复杂性与赓续性。《论语》论"怨"本就自成体系且着眼"无怨"与"可以怨"两端,孟荀又申说夫子之义,或增补,或修订,遂使孔门论"怨"的理论基石愈发巩固。沿着《论语》奠定的"个人-家-国-天下"框架,孟荀还从人己两端、"无怨"与"报怨"双向、"修身-乐群-知命"三层进阶出发,深化了"不怨天,不尤人"的思想。至于孟子揭示的"大舜之怨"并非"小弁之怨"、荀子提出的"除怨"策略,更是将"单数"的《论语》文本演绎成意蕴丰富且充满活力的"复数"形态。
作者 袁劲 YUAN Jin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Journal of Wuling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12&ZD1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视角与方法”(2018M64158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1

  • 1周详,杨治良,郝雁丽.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3):57-60. 被引量:40
  • 2.《报任安书》[M].,..
  • 3家庭立宪者.《家庭革命说》[J].江苏,1904,(7).
  • 4傅斯年.《(新潮)之回顾与前瞻》,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 5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73页.
  • 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50页,中华书局2011年.
  • 7.《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M].,..
  • 8孙少明.《孔门三杰的思想史形象— 颜渊、子贡与子路》[Z].,..
  • 9崔适.《史记探源》[M].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15页.
  • 10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1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