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Risk Mitigation Tool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在风险缓释和风险对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产品的发展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经过近40年的发展,信用风险缓释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看,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分离理论、帕累托改进理论、信号显示理论和博弈论等。从实践基础来看,信用风险逐渐增加、信用利差逐步扩大、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担保模式局限以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都是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基础。
作者 卜振兴 Bu Zhenxing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7,153,共8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成因、影响效应及监管策略研究(ZR2018QG00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路径研究(16YJC04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44

  • 1沈建光.解困中小企业切忌“头痛医头”[J].金融发展评论,2011(12):71-74. 被引量:1
  • 2金中夏,张甜甜.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意义[J].中国金融,2007(8):15-17. 被引量:12
  • 3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登记结算业务规则(试行)》.
  • 4llhyock Shim and Haibin Zhu, 2010, "The impact of CDS trading on the bond market: evidence from Asia", BIS Working Papers, No. 332.
  • 5中国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13号,《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
  • 6中国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15号,《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凭证特别版)》.
  • 7Altman, E. (2006), Default recovery rates and LGD in credit risk modeling and practice 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New York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 8Baxter, M. (2006), Levy process dynamic modeling of sin- gle-name credits and CDO tranches', Nomura Fixed In- come Quant Group Working Paper.
  • 9Burtschell, X. et ai(2007), Beyond the Gaussian COPU- LA: Stochastic and local correlation, Journal of Credit Risk 3(1) :31-62.
  • 10Chuang, Changchang et a1(2009), Credit enhancement and loan default risk premiums,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 trative Sciences (3) : 301 - 312.

共引文献84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