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战时期的难民垦殖与民族教育——以西康学生营为例

Refugee Reclamation and Ethnic Educatio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aking Xikang Student Camp as an Exampl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抗战初期,沦陷区大量员生流徙内地,亟需抚辑。西康建省在即,需才孔急。教育部边疆教育司鉴于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的滞后,将难民垦殖与民族教育发展相结合,遂筹设国立西康学生营,以因应国家之需。学生营在学制、训育、教学及管理方面迥异于普通学校。虽存世仅三年余,但作为战时民族教育模式的宝贵探索,国立西康学生营在救济战时失业失学员生、促进边地民族教育、传播革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作者 李禹阶 刘寿堂 Li Yujie;Liu Shoutang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86,共7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63

共引文献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