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从马克思到希法亭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信用是以市场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的当代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它直接表征着当代人的存在方式。该文从政治经济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与希法亭对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并发现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两种逻辑。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逻辑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采取了否定性的态度,即认为信用蕴含了人格的货币化。二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资本逻辑中,马克思将资本信用视为货币的人格化:一方面他借助对各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的分析。
作者 黄志军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19-319,共1页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