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17年中国文论前沿综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这宣告中国国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中国文学理论可谓在“破旧”与“立新”中迎接着新时代的来临。
作者
刘志兵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450-460,共11页
ALMANAC OF CHINESE LITERATURE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国文学理论
社会与文化
世界舞台
中国文论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8
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64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3
1
陈定家.
试论新媒介文化的批评标准与叙事逻辑[J]
.中州学刊,2017(3):149-155.
被引量:11
2
张江.
公共阐释论纲[J]
.学术研究,2017(6):1-5.
被引量:274
3
金惠敏.
关于中西文化二元对立观念的讨论[J]
.中国图书评论,2017,40(7):18-19.
被引量:2
4
王昌忠.
百年中国“审美”概念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J]
.文学评论,2017(1):103-110.
被引量:5
5
冀志强.
意象非美--关于意象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98-105.
被引量:3
6
胡亚敏,刘知萌.
中西“空白”概念比较研究[J]
.学术研究,2017(1):8-14.
被引量:5
7
毛宣国,古风,潘链钰.
中华美学精神[J]
.中国文学批评,2017(3):4-12.
被引量:6
8
陈望衡.
中华美学的“家—国”意识[J]
.文学评论,2017(5):37-43.
被引量:11
9
刘连杰.
触觉文化还是听觉文化:也谈视觉文化之后[J]
.文艺理论研究,2017(3):172-181.
被引量:11
10
张江,约翰·汤普森.
公共阐释还是社会阐释--张江与约翰·汤普森的对话[J]
.学术研究,2017(11):9-16.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118
1
刘象愚.
奥尔森的后现代主义诗论、诗作与量子力学[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3-10.
被引量:3
2
张和声.
阿诺德·汤因比的史学观[J]
.历史研究,1988(3):37-50.
被引量:1
3
罗宗强.
古文论研究杂识[J]
.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4
高建平.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兼与朱立元先生商榷[J]
.文学评论,1998(1):137-149.
被引量:12
5
陈望衡.
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J]
.求索,1998(5):75-80.
被引量:6
6
钱中文.
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是最丰富的——审美反映的创造性本质[J]
.文艺理论研究,1986(4):7-23.
被引量:77
7
民族特质 时代观念 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4):42-49.
被引量:18
8
朱立元.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41-47.
被引量:71
9
鲁道夫.阿恩海姆,徐亚莉.
中国古代美学与它的现代性[J]
.中国哲学史,1998(3):119-120.
被引量:8
10
郭圣铭.
汤因比的史学理论及其影响(下)[J]
.世界历史,1979(4):80-8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46
1
孙杨,马成荣.
视觉文化模式下产教融合推动非遗活态传创的新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71-76.
被引量:5
2
曾繁仁,刘艳芬.
建设富有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之根的生态美学——曾繁仁教授访谈[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4):239-250.
3
曹顺庆,董智元.
世界文学的起源与文明互鉴的意义[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1-28.
被引量:2
4
芦思宏.
从《文心雕龙》“通变”观看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发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89-98.
5
朱鸿旭.
浅析公共阐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310-320.
6
李慧文.
阐释合法性的重建——评张江“公共阐释”理论[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76-286.
7
张宇维.
“公共阐释”与阐释的“公共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66-275.
被引量:1
8
贾冰.
公共阐释对信息传播的适配性——以微博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56-265.
9
彭成广.
向度、限度与可能——阐释的发展逻辑和“公共阐释”的建构空间[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0(1):246-255.
10
郭芳丽.
公共阐释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1):235-245.
1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9,0(10):44-49.
2
南帆.
探求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4):13-15.
被引量:1
3
张正光.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J]
.池州学院学报,2019,33(5):23-28.
4
曹顺庆.
中国话语建设的新路径——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的对话[J]
.中国文学年鉴,2018,0(1):719-721.
5
杜学文.
呼唤深刻表现恢弘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J]
.中国文学年鉴,2018,0(1):35-37.
6
王京清.
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10):40-43.
7
陶东风.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范式演变与体系建构——一个个人化的视角[J]
.文艺研究,2019,0(11):16-27.
被引量:4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