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绝大多数科室,其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等。红、肿、热、痛消退后,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硬结节,且伴有色素沉着,微热或轻度疼痛。临床上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其中以机械性与化学性最为常见,常见于输液、置管、介入等浅静脉穿刺操作或注射刺激性及细胞毒性药物后[1]。中医将本病称之为“恶脉”“脉痹”“青蛇便”等,早在《素问》中就有记载,“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认为该病是血脉瘀阻的表现[2]。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5期3977-3981,共5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金
北京市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创新培育研究资助项目(Z1511000039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