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戴震“理”论的实践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追求理想社会的实现,达致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儒家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在《礼记》中被称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由于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儒家学者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各有差异,因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者们基于自身哲学理论认识,在实践方法上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关注现实、明道救世的忧患意识精神,始终贯穿于儒家思想的发展之中,并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作者 崔亨植 Choi,Hyung-sik
出处 《人文天下》 2019年第21期36-40,共5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Korean Howon University Grant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