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我国违约精神损害类型化的探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前我国法律中有关违约责任中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方面还存在立法模糊,但司法判例中对其表示认可的态度。当然,并不是所有违约精神损害都具有可救济性,因此对其范围须加以界定。本文以直接精神损害和间接精神损害为标准对其类型化,可以明确何为应当赔偿的类型,以为完善立法和司法适用提供助益。
作者 赵仁杰
出处 《产业创新研究》 2019年第11期225-226,共2页 Industrial Innov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73

  • 1孔令苇.论荷兰与德国关于合同责任原则的变化[J].法学评论,1999,17(5):128-132. 被引量:7
  • 2龙著华.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政治与法律,2006(1):78-83. 被引量:18
  • 3韩赤风.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及其排除——以中德法律及司法实践为视角[J].法学,2006(10):76-82. 被引量:8
  • 4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杨立新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5页.
  • 5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2):115-124.
  • 6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M]//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5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02:70-116.
  • 7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M]//王利明,杨立新.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99.
  • 8陈雪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析及其类型化[M]//张新宝.侵权法评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38-41.
  • 9Ronnie Cohen ,Shannon OByrne, Cry Me a River: Recovery of Mental Distress Damages in a Breach of Contract Action-a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J]. 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 Winter/Spring ,2005:130.
  • 1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1998年第4辑:民事卷上[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