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伤寒杂病论》谈盗汗热与虚的核心病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盗汗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后世认为盗汗多属虚劳,以阴虚内热、心血不足证型论治更为常见。文章从胡希恕的"六经来自八纲"理论出发,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条文解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正邪相争呈现的症状反应,对盗汗热与虚的核心病机进行阐述,认为热有实热与虚热,虚有精气津液虚与虚劳,尤其需要重视厥阴盗汗,并指出这既符合仲景学说的特点,又与后世盗汗病机有相通之处。治疗上仍应坚持辨证论治,认清是何种热、何种虚,使病与方相应乃服之。
作者 潘宝峰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2期103-104,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基金 上海市杏林新星计划ZY(2018-2020)-RCPY-3019 静安区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JA2016-Z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 3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5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 6唐容川.中华医典:血证论[M]长沙: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1998.
  • 7王肯堂.证治准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 8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 9罗美.古今名医方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 10李用粹.证治汇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

共引文献30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