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1957年香港影片《曼波女郎》中两种空间、两种歌舞的解读,呈现葛兰饰演的“曼波女郎”通过观看他者的歌舞以及自我选择,在影片叙事内部以及华语歌舞女郎谱系中完成阶层跨越,确立起中产阶级歌舞女郎的形象,葛兰在随后拍摄的《空中小姐》《青春儿女》以及《香车美人》中都补充和强化了这一形象;曼波舞与阿飞舞在影片中被赋予了中产阶级特征,本文考察了它们在冷战语境中的生成网络,探讨其构成背后复杂的阶级、性别与地缘政治。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125,共8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新中国文化视野下的香港左派电影研究(1950—1966)”(批准号14CC1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