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南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算出湖南省金融风险指数,针对湖南省金融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作者
田玲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
出处
《现代营销(下)》
2019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Marketing Management Review
基金
2018年湖南省统计科研项目:湖南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2018058)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现状
主成分分析方法
SPSS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巴曙松,严敏.
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化解我国金融市场风险[J]
.南方金融,2010(4):59-63.
被引量:9
2
庄毓敏,孙安琴,毕毅.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基于美国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12(6):83-94.
被引量:28
3
刘锡良,苗文龙.
风险准备、风险分担与金融风险防范及化解[J]
.金融监管研究,2013(5):22-3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成家军.
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特点与政策框架[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7):8-12.
被引量:18
2
蒋海,刘少波.
信息结构与金融监管激励: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南开经济研究,2004(3):75-79.
被引量:4
3
尹龙.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
.金融研究,2005(3):7-15.
被引量:122
4
万杰,苗文龙.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5(7):10-15.
被引量:73
5
刘明康.
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J]
.求是,2006(11):32-34.
被引量:8
6
李军.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金融,2006(14):12-14.
被引量:27
7
魏刚,解一辉.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利率风险[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50-51.
被引量:2
8
赵俊强,韩琳,李湛.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7(05A):147-160.
被引量:47
9
李红坤.
资本约束、激励相容与银行业监管[J]
.金融论坛,2007,12(5):19-25.
被引量:6
10
Keys, B. , Mukherjee, T. , Seru, A. , and Vig, V. (2008). Did securitization lead to lax screening? Evidence from subprime loans, mimeo, London Business School.
共引文献
38
1
刘晓婧,杜文意.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
.全国商情,2012(2):29-31.
2
刘晓梅.
信用衍生品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商情,2014(18):19-19.
3
许坤,殷孟波.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是否改变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
.国际金融研究,2014(7):54-61.
被引量:13
4
张文远,马宁.
银行竞争、银行创新与银行风险承担[J]
.经济经纬,2019,36(1):142-149.
被引量:16
5
邱兆祥,许坤.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J]
.当代财经,2014(12):47-56.
被引量:3
6
李瑞娥,刘红.
金融风险管理悖论的经济学释析[J]
.财经科学,2015(1):17-25.
被引量:6
7
林强,孙隆刚.
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
.南方金融,2014(11):31-35.
被引量:5
8
卓娜,昌忠泽.
金融风险的成因、传导与防范:国内外研究述评[J]
.技术经济,2015,34(3):112-122.
被引量:12
9
孔丹凤,孙宇辰,马驰骋,秦大忠.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真的转移了风险吗?——基于美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15(2):160-174.
被引量:9
10
李丛文.
信贷证券化减少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了吗?[J]
.国际金融研究,2015(6):65-75.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9
1
姚星垣,郭福春.
构建浙江省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研究[J]
.浙江金融,2008(5):17-19.
被引量:18
2
谭中明.
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度量[J]
.软科学,2010,24(3):69-74.
被引量:61
3
贾拓,姚金楼,王承萍,汤春华.
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以泰州为例[J]
.上海金融,2012(12):102-107.
被引量:9
4
李建军,卢少红.
区域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方法与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金融监管研究,2013(2):81-96.
被引量:10
5
杨茁.
新常态下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通辽市个案实证[J]
.北方金融,2015(9):73-75.
被引量:2
6
胡志强.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金融风险度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区域金融研究,2016(12):44-49.
被引量:5
7
刘丽,郭春梅,杨继梅.
山东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防范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3):59-67.
被引量:6
8
杜黎霞.
西部欠发达地区微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探析——基于甘肃省的考量[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66-71.
被引量:1
9
屈剑峰.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J]
.会计之友,2020,0(2):105-11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张帅.
基于指数法的我国区域金融风险评价及预测[J]
.会计之友,2021(6):24-3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高一铭.
我国高频金融压力指数构建及风险识别研究[J]
.金融经济,2021(12):7-19.
被引量:2
2
刘哲.
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J]
.金融经济,2022(2):57-65.
被引量:7
3
张帅,李雅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风险差异性分析[J]
.会计之友,2022(14):68-75.
被引量:2
4
王静.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吉林金融研究,2022(10):18-21.
5
黎精明,亢曼玲,李启玉.
基于熵权法的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评价[J]
.经济论坛,2024(2):98-109.
被引量:2
1
王建设.
基于保密风险指数的评估模型及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2019(34):11-13.
被引量:4
2
鞠儒生,蔡子民,杨妹,王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仿真结果评估方法[J]
.系统仿真学报,2019,31(12):2678-2684.
被引量:3
3
杜文,张霄宇,葛冰.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锑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J]
.科技通报,2019,35(11):193-200.
被引量:1
4
史明易,王祖伟,王嘉宝.
Hakanson指数法在评价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上的应用进展[J]
.土壤通报,2019,50(4):1002-1008.
被引量:7
5
阿提姑·吐尔洪,李新国,李志,刘彬,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无.
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生态科学,2019,38(6):53-59.
被引量:8
现代营销(下)
201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