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团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根据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团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了基于团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开展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作者
付德强
袁颖
吴先锋
机构地区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5期86-87,共2页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基金
重庆市教委研究生教改项目(YJG143057)
关键词
团队导师
研究生培养模式
探析
分类号
F2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贺靖峰.
基于导师团队内涵建设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46-348.
被引量:3
2
王军会,李雷鸣,车诚.
从中外研究生培养谈基于团队学习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98-102.
被引量:25
3
张颖伟,鹿雪文.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0):45-46.
被引量:24
4
邹志强.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分析[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8,0(21):11-11.
被引量:2
5
邓光平.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19,0(5):64-69.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陈树清.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J]
.比较教育研究,1982(1):10-16.
被引量:6
2
邢以群,姚静.
研究生团队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23-26.
被引量:40
3
王全林.
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2005(1):82-85.
被引量:57
4
李盛兵.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
.教育研究,2005,26(11):55-58.
被引量:26
5
祁晓庆.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
.中国高教研究,2006(9):16-19.
被引量:45
6
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李树茁,靳小怡,刘慧君,陈善平,杜海峰,左冬梅.
基于国际科研平台的团队学习型研究生培养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14-17.
被引量:11
8
文秋芳,丁言仁,陈新仁,王文宇.
构建合作型团队机制,培养创新性人才群体——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外语,2006,3(2):11-13.
被引量:12
9
陈新忠,董泽芳.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7.
被引量:48
10
汝艳琴.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协作式[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4):126-12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90
1
张凯.
地方特色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运动精品,2021,40(2):57-57.
被引量:2
2
罗文剑,罗梁秀.
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阐微[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35-42.
3
郑德乾,吴梅梅,黄海荣,王迪.
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教学案例库构建——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
.科教导刊,2023(35):20-23.
被引量:1
4
刘敬敏,夏雨,杨岩岩,林志南.
地方院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初探[J]
.科教导刊,2022(32):87-90.
被引量:4
5
韩焕菊.
“新常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69-70.
被引量:2
6
张同全,管文雪,王秀娟.
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业+专业+职业”培养模式[J]
.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61-75.
7
王士才,张中一,方龙,聂兆广,张晓东.
化工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9,0(4):42-46.
8
魏萱,介邓飞,叶大鹏.
“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20(1):95-99.
被引量:9
9
沈远彤,李宏伟,肖海军,何水明,奚先.
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00-102.
被引量:6
10
周玲,奚东珠.
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00,9(2):27-29.
同被引文献
30
1
刘会君,黄忠平,郑明明,张倩,李国华,艾宁.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为例[J]
.化工高等教育,2019,36(6):77-82.
被引量:6
2
傅冬和,黄建安,刘仲华,李适,王坤波,肖文军.
茶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1):66-68.
被引量:4
3
徐佩华,仲志成.
研究生培养的多导师制探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启示[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34-36.
被引量:10
4
何平均.
基于能力牵引的全日制农推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144-148.
被引量:2
5
傅冬和,李适,李娟.
协同创新环境下茶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茶叶通讯,2017,44(4):43-46.
被引量:6
6
栾方军,刘天波,赵升彬.
浅谈多元化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0):234-235.
被引量:2
7
郑国富.
中国茶叶贸易发展的特征、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分析[J]
.经济论坛,2017(8):107-109.
被引量:8
8
张丹蓉,管仪庆,林文毅,朱永华.
非优势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实践——以河海大学生态水利学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93.
被引量:3
9
汪霞.
研究生课程的衔接性设计:原理、经验与策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3):22-28.
被引量:22
10
王昭俊.
多元化考核方法研究与实践——以“室内空气环境”课程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3):85-9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龚志华,宋玉欣,李兰兰,项希,张拓.
新形势下提高茶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分析[J]
.茶叶通讯,2020,47(1):179-184.
被引量:3
2
李中原.
医学院校构建导师协作模式培养非优势专业研究生的思考[J]
.华夏医学,2021,34(6):142-14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熊立瑰,李娟,王英姿,陈金华,黄建安,刘仲华.
基于CAS理论教学模式的《茶学研究法》教学改革研究--以“茶树田间试验”教学内容为例[J]
.茶叶通讯,2021,48(3):578-583.
被引量:2
2
陈涛林,刘建军,艾于杰,罗军武.
茶产业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茶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探讨[J]
.茶叶通讯,2022,49(3):418-422.
被引量:7
3
张思芊.
高等教育在促进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性研究[J]
.福建茶叶,2024,46(3):130-132.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