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语文素养”被正式提出来,“语文素养”是什么?笔者认为,语文素养至少应当包括增加文化底蕴、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塑造健康人格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活动都应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基本,方能带领学生逐渐靠近语文素养的彼岸。就语文学科而言,所有基础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字“读”,根据“读”的形式差异,又可分为默读、速读、朗读、诵读等,“朗读”是最基本的“读”,是其他类型“读”的发展。朗读不仅是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的基础,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恐怕已经没有“不朗读”的语文课,但当下的语文课堂,“朗读”要么是"功利朗读",为古诗文默写铺路;要么是"走过场朗读",全无情感与技巧,只是课堂环节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要么是“精英朗读”,只围绕着少数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成为了他们展示的舞台,却没有深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中;甚至,有一些课堂结束后,依然有一些学生连最基本语音、停顿都无法做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朗读”入手,审视“朗读”的意义和价值,端正“朗读”的态度,注重“朗读”的技巧,从而以“读”带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