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粤军大部北调,广东兵力空虚。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日军入侵威胁,国民党广东当局冀望于发动全民抗战,组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以协助粤军抗敌。广东当局在“军民合作”体制下对自卫团实行严格且颇具特色的军事训练,自卫团在对日作战中有效弥补了粤军不足,阻滞了日军攻势。华南战场转入相持阶段后,随着形势的转变,加之国民党民众武装动员机制存在固有缺失,自卫团渐趋蜕化,或被中共争取,或被日伪拉拢,引起广东当局戒备和防范,大批自卫团被缩编或改编为游击部队。至此广东当局尴尬地意识到,国民党固能组建规模庞大的民众武装,但组建之后却不能对其有效管控。此后直至抗战胜利,广东当局再也无意大规模武装动员民众,只依靠军队作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最终形成。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9,M0004,共13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13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广东抗日战争志》(GD18TW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