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额诉讼程序低频运营的境遇,源于立法决策中各角力的逐利现象。政治关照下的程序组装,在届别主义与"对上负责"的压力型体制下,仓促回避技术性问题,使强推入法的程序黏附了任务性立法的印迹,未预期成本转嫁于司法负担。立法信息贫瘠之情境,将难以避免法院话语的过度渗透,程序构造近似法院私营的办案规程。短期化试验导致形塑典型、效仿先例、知识扩散等制度生成策略未充分展开,为追求形式合法性对试点效果象征吸纳。学界多凭个体学术因子而非协作合力对立法格局施以影响,且非实践性知识与目标差之甚远。碎片化民声未凝聚为有效民意,审级利益的减损迎合了"速裁",却未换取对价的诉讼福利。"低频现象"凸显了立法信息获取模式的重要性,应充分倚赖"地方创新-上层吸纳"之路径;程序的走向,仍取决于当局的意图以及它在解纷体系中"竞争"的博弈程度。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中国视阈下的司法与政治关系研究”(14BFX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