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行恕以分清是非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为认知条件。孔儒对待怨仇的处理态度体现出恕的原则性。励行恕道,得看对象。儒家以爱人为本,但也疾恶如仇。符不符合仁义原则是衡量仇雠与否的标准。父子不隐而告,是遵循公理;父子相隐而不发,则在遵循天理。公理虽大,但仍须服从天理。作为美德的直道必须引导、规范以礼乐教化,没有主体自身的积极修为则容易演变为任性。儒家恕道始终要求有严肃的是非立场和清晰明确的道德认识能力,智因而成为一切道德行为的认识论准备或理性前提。君子行恕坚持标准,但也不排斥人性关怀,强调仁爱但也不失严厉,因而可以练就出推己达人的真本领。
作者
唐艳
余治平
Tang Yan;Yu Zhiping
出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1期37-46,共10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