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德语文学中的柏林城市意象与空间话语——以《柏林童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意外之地》为例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后,柏林随着德意志的兴衰沉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作为集中体现德意志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空间载体,它被现代性文学书写注入了更加富有延展性的生命力。文学家们基于自身的城市体验和艺术思考赋予柏林复杂而深邃的意象,将城市质性和历史符码束集在现代性空间话语中,建构了文学柏林的时空统一体。瓦尔特·本雅明的《柏林童年》、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和英格伯格·巴赫曼的《意外之地》皆为20世纪德语文学中代表性的柏林城市文本。三位作家用自身独特的关照方式和文学想象,赋予了柏林更加丰富的城市意象和空间话语,表达了对柏林和所处时代的感怀与批判,也在现代性文学话语的框架下展现了城市物质性、精神性与社会性的三位一体本质。
作者 傅琪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奥地利二战反思文学记忆史研究”(18BWW062)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德语文学中的柏林城市空间话语研究”(2018LN0055B) 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青年项目“德语中篇小说发展演变研究”(2015XJQN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海因茨·佩茨沃德.《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邓文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5、6、7、9、10、11页.
  • 2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4页.
  • 3Benjamin, Walter.One-Way Street and Other Writings. Trans. John Osborne. Manchester: Verso, 1977.
  • 4Benjamin, Walter.The Arcades Project. Trans. Howard Eiland & Kevin McLaughlin. Cambridge: Belknap P of Harvard U, 1999.
  • 5Crange, Mike and Niget Thrift, ed. Thinking Space. London: Routlege, 2000.
  • 6马克西姆·迪康:《19世纪下半叶的巴黎:器官、功能和生命》,巴黎:巴黎出版社,1886年.
  • 7鲁迪·蒂森:《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载郭军、曹雷雨主编《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和语言的种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 8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治--反对新国教派》,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 9刘白.本雅明的城市美学探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125-128. 被引量:4
  • 10张晓静.爱情即作品——论英·巴赫曼对保罗·策兰的引用[J].外国文学动态,2015(5):15-2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