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碑刻的源流与特点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碑刻特点的基本概述简单来讲,“碑”是镌刻文字并有固定形制的地面立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碑”最早出现在《仪礼》与《礼记》中——“东面北上,上当碑南”。由此可知,早在周朝时期,碑就已经被立于周朝宫庙中,但此时却只是用来判定时间的。根据历史文献可知,在西汉时期前,碑大多作为一种工具而被加以利用,还未在其上进行刻字作业,此时石碑不仅具有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的显著特点,且自原始社会末期到西汉时期的两千多年间,无论石碑还是木碑,在其顶部都会有一个圆洞,后人把这个洞称为“穿”。西汉以后,实用碑逐渐向刻字碑转变,无论在墓穴中还是在宫庙中,石碑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人们的生平事迹,也刻写一些纪功颂德的文字。最早时,这种碑也被称为祠庙碑,与实用碑不同的是,祠庙碑的额下有“穿”,显然是由墓穴下棺的碑发展而来。
出处 《艺术家》 2019年第12期153-153,共1页 The Artist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