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认识中的“返”与“进”——庄子与尼采的认识论思想比较

The Comparison between Zhuangzi and Nietzsche’s Epistemological Thought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了通达真知,庄子给出了一条弱化主体意志的路径,但会遭遇反知主义的风险;与之相对,在认识上,尼采极度强化主体的意志,试图消除认识过程中来自对象遮蔽和他人的反诘,而这会使知识的有效性丧失客观依据。具有真知产能的认识不仅是一个朝向认识对象的"单向用力"过程,还包含一个"放松"与"弱化"的环节。只有在理论上将庄子和尼采认识论上的洞见加以适当融合,才能完整地展现有效的认识过程。
作者 朱连增 ZHU Lianzeng
出处 《武陵学刊》 2020年第1期29-35,42,共8页 Journal of Wuling
基金 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存主义哲学与道家思想比较研究”(SK2015-55)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