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动感”一词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幼儿期(3~6岁)主要解决主动感和内疚感的关系,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这一时期,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即“主动感”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教师的支架作用”指教师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需要把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应从幼儿“主动感”出发,通过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