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激痛点组和腧穴组,每组27例。腧穴组进行针刺腧穴治疗,激痛点组给予针刺激痛点治疗,1周针刺5次,10次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红外热像图,1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像图,并观察两组的疗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激痛点组与腧穴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周表面温度均有所下降(P<0.05),同时两组Neer肩关节评分、VAS评分均有所改变(P<0.05),且激痛点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腧穴组。
作者 冯柳 樊旭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78-381,共4页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创新团队LT2015016)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55059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二级参考文献216

共引文献584

同被引文献384

引证文献27

二级引证文献6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