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Vlog中的“伪公共领域”与“虚幻现实”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下媒介生态呈现出网络新兴技术驱动下的深度融合状态,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认为“(媒介)融合改变了现有的技术、产业、市场、内容风格以及受众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①。在此背景下,媒介技术的变迁、大众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使得普通民众利用媒体发布内容成为可能,大众感官刺激阈值、求知欲望的高涨也使他们对媒介产品提出更高需求,因而他们既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
作者 袁昕煜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8

  •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5页.
  •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43页.
  • 3潘忠党(2010).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起步.《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6.
  • 4阎云翔(2009).《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5波斯曼(2009).《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6史蒂文森(1999).《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7汤普森(2004).公共领域理论.载利费·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
  • 8Huang, EC.C. (1993). 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in China? 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Modern China, 19(2),.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