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早熟玉米新品种敦玉28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敦玉28是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以自育自交系DH840为母本、常规系PHN3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适应区生育期为118d,需≥10℃活动积温2300℃,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左右,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稳产等特点。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作者
罗致春
闫治斌
庞自学
王学
张天一
马世军
葸阳
机构地区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种业》
2020年第2期69-70,共2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1101-2)
关键词
玉米
敦玉28
选育
早熟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吕维林.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
.中国种业,2018(8):36-37.
被引量:3
2
赵久然,王荣焕,刘新香.
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及生物育种发展趋势[J]
.生物产业技术,2016(3):45-52.
被引量:7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57
2
才卓,徐国良,刘向辉,董亚琳,代玉仙,李淑华.
玉米高频率单倍生殖诱导系吉高诱系3号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7,15(1):1-4.
被引量:109
3
赵久然,王荣焕.
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09,17(5):156-159.
被引量:83
4
郝转芳,苏治军,李亮,张世煌,李新海.
基于SNP标记的关联分析在玉米耐旱研究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2009(6):1-7.
被引量:18
5
孙世贤.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J]
.作物杂志,2010(3):121-124.
被引量:29
6
孙世孟,李素美,郑芝荣,郭宝太,孙致良,王斌,张超良,翁曼丽.
山东省玉米骨干自交系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研究[J]
.作物学报,1999,25(6):727-732.
被引量:17
7
刘亚,赵久然.
转基因玉米新种质创制若干技术环节的探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4):46-52.
被引量:10
8
赵久然,王荣焕.
30年来我国玉米主要栽培技术发展[J]
.玉米科学,2012,20(1):146-152.
被引量:67
9
高伟,苗利娟,黄冰艳,董保红,张新友.
cDNA-SRAP标记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上的应用初探[J]
.华北农学报,2011,26(5):214-217.
被引量:3
10
魏良明,姜鸿勋,胡学安,赵发欣.
植物诱变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0,8(1):19-20.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71
1
王信宝,李平路,王凤梅,孟庆华.
玉米新品种鲁单201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7(3):71-72.
被引量:2
2
王荣焕,徐田军,赵久然,王元东,吕天放,邢锦丰,刘月娥,刘秀芝,刘春阁,张一弛,叶翠玉.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7,25(3):94-98.
被引量:23
3
唐军,王文强,黄春琼,白昌军.
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17,37(5):42-50.
被引量:14
4
杜高发,张俊浩,张登辉,杨继国,郭新东.
玉米淀粉残渣中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
.中国油脂,2017,42(9):112-116.
被引量:1
5
周玉乾,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
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17,48(9):72-75.
被引量:28
6
李庠,戴恺,朱春生,肖才升,龚辉.
环洞庭湖区玉米发展潜力及对策[J]
.作物研究,2017,31(6):572-574.
被引量:1
7
徐田军,吕天放,赵久然,王荣焕,陈传永,刘月娥,张连平,叶翠玉,刘秀芝.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3个关键时期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鉴定[J]
.农学学报,2017,7(12):12-17.
被引量:6
8
岳海旺,卜俊周,陈淑萍,彭海成,魏建伟,谢俊良,李洁,郭安强.
河北省低平原区不同夏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子粒机收特性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8,26(1):50-55.
被引量:9
9
寇思荣.
甘肃省玉米产业现状及玉米育种方向探讨[J]
.甘肃科技,2018,34(4):6-8.
被引量:13
10
王昊辰,王震,张先宇,曾兴,邸宏,张林,王振华.
41份玉米选系耐密和抗病等主要性状的综合评价[J]
.玉米科学,2018,26(2):40-4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57
2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杨国航,赵久然.
X系新种质利用的技术途径与策略探讨[J]
.作物杂志,2008(1):1-3.
被引量:24
3
侯有良,卢保红,魏荣业,张广峰,杜如珊,李爱生,钟改荣.
山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29-1131.
被引量:33
4
张亚辉,陈亚芹,王迎春,李淑华,代玉仙,任军,杨丹萍,周洪亮,徐超,荆绍凌.
先玉335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玉米科学,2014,22(2):66-69.
被引量:16
5
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陈淑萍,谢俊良.
密度和播期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7,29(12):19-22.
被引量:13
6
张冬梅,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冷凉区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6):222-228.
被引量:11
7
郭利磊,张笑晴.
我国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
.中国种业,2019(2):12-15.
被引量:18
8
李春辉,王天宇,黎裕.
基于地方品种的种质创新:现状及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6):1372-1379.
被引量:30
9
赵洪绪.
新形势下玉米种业创新发展[J]
.中国种业,2020(8):15-17.
被引量:4
10
付玲,高明鑫,谭小莉,胡君.
确保粮食安全,狠抓水稻良种推广[J]
.中国种业,2020(11):48-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任小燕,段运平,刘守渠,郭峰,王怡.
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20(11):104-105.
被引量:6
2
闫治斌,马宗海,罗致春,王学,马世军,师伟峰,谭喜东,姜晓东,吕祥.
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敦玉49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1(7):73-74.
3
赵越.
优良中熟春玉米新品种H1818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1(7):76-7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孟全业,霍晓兰.
玉米新品种益田809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1(3):64-66.
被引量:3
2
焦雄飞.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5):134-135.
被引量:3
3
郑富国,王春,李国军,赵霞.
玉米品种垦玉1608及其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21(5):109-110.
被引量:2
4
许健,于海林,王宇先,周超,兰宏宇,徐莹莹,李青超.
苗期玉米对PEG-6000胁迫的生理响应[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8):8-11.
被引量:3
5
黄朝兵,谭萍,石清辉,罗川.
杂交玉米邦玉5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22,42(1):120-122.
被引量:1
6
黄朝兵,江正发,谭萍,丁友奇.
玉米杂交种荃黄玉1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23,43(3):115-117.
被引量:1
1
范瑞,陈永欣,王早荣,王世荣,董立红,李文和.
早熟玉米新品种航天358选育及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9-11.
被引量:5
2
徐婷,樊景胜,连永利,曲忠诚,赵索,徐莹莹,高盼,杨慧莹.
不同种植密度对齐齐哈尔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49-51.
被引量:9
3
和骅芸,胡琦,潘学标,马雪晴,胡莉婷,王晓晨,何奇瑾.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适宜播期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20,41(1):1-15.
被引量:39
4
赵韦.
玉米品种龙辐玉10号高产制种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139-140.
被引量:2
5
武琦.
合农74大豆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9,0(35):224-224.
6
闫洪朗,王康,何林池,魏小云,管永华,茅赛赛.
薄皮甜瓜新品种青枫香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1):66-66.
被引量:1
7
孙学保,石晓瑛.
种植密度与分蘖交互作用对饲用型甜高粱产量的影响[J]
.中国糖料,2020,42(1):33-37.
被引量:6
8
夏颖,李海娜,梁运江,曹铁华,梁烜赫,许广波.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9,41(4):43-51.
被引量:16
9
王行川,费继飞,刘东胜,高飞,王爱芬,原志强,张长征,刘青培,陈瑞杰,孙招,王义波.
联创808在黄淮海地区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作物研究,2020,34(1):32-36.
被引量:2
10
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张玮,陈磊.
糯玉米新品种Q糯5号的选育[J]
.中国蔬菜,2020(1):86-89.
被引量:9
中国种业
202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