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感性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历来都是哲学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直到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将感性理解为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才真正赋予其存在论意义和科学化内涵。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既要重视感性直观,契合民众感性认知习惯,又要立足感性活动,关照民众感性意识需要,从而由理论性文字灌输转变为具象化情感认同。
作者 李晓阳 金桥
出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KS098)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96.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 5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02.
  • 7[1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15-116,123.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9联合国罗马宣言(人类环境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10王晓升.“意识形态”概念辨析[J].哲学动态,2010(3):5-12.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