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人审美活动过程中的“美的获得”观念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环境造就文化,文化反哺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也互相制约。文章从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观念入手,分析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我国先民的生存模式与身体素质,从而奠定以"圆、柔、和"为核心的文化根基,并进一步形成"劳而得"的独特审美机制。
作者
张笑天
机构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大观(论坛)》
2020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环境
“曲折式获得机制”
审美机制
“美的获得”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郑子奕.
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J]
.传媒论坛,2019,0(23):32-33.
被引量:3
2
王岩松.
真人动画电影“全年龄向”的本体论分析[J]
.当代电影,2019,0(12):151-154.
被引量:2
3
张梦娴.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模式[J]
.神州,2020,0(1):258-258.
被引量:5
4
李娜.
记忆、传承与反哺——贵州安顺弄染村的文化建设实践[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9,0(4):51-54.
被引量:1
5
关相东,黄春霞,齐乐.
无本回译理论:生成、构建与感知——兼论张爱玲自译文本的特殊性[J]
.红河学院学报,2020,18(1):124-128.
被引量:1
6
谭晖.
中国建筑伦理话语的民族特色及其历史变迁[J]
.伦理学研究,2019,0(6):111-117.
被引量:1
7
詹悦兰.
虚拟幻觉:一种新沉浸感的生成[J]
.文化研究,2019(2):241-253.
8
林峰.
后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价值关系[J]
.未来与发展,2020,44(1):92-95.
被引量:3
9
梁栋.
人道主义—结构主义的“张力论”解——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及其争论[J]
.学理论,2020,0(1):22-23.
10
谢白云.
高中体育术科联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构成与反思[J]
.体育风尚,2020,0(1):257-257.
大观(论坛)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