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博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现行的棋牌用具大多与之有关。博戏源自商末的“六博”,早在春秋及秦汉时期就非常盛行,《孔子家语》《淮南子》《博经》《楚辞》等古代文献对此多有记载。从史料上来看,早期博戏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博戏之人受人尊重,西汉甚至还设有博侍诏官,只是后来和赌输赢联系在了一起,《盐铁论》中的“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李白的“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便是对该现象很好的说明。于是博戏的大众娱乐功能渐渐消失,六博也因此遭到社会的排斥,加之围棋的盛行,隋唐以后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到了北宋年间,有人将两个骰面刻在一扇牙板上,形成“牙牌”;由于诞生于宋徽宗宣和年间,牙牌也称“宣和牌”;后来改用牛骨制作,又称“骨牌”。牙牌发展到明朝,有人将宣和牌副和相关诗句编印成册,形成《宣和牌谱》。清朝时期宣和牌谱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出现了牙牌数等用法。临沂大学闵凡信教授对《宣和牌谱》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宣和牌谱清玩》(以下简称《清玩》)一书,对骨牌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成为目前第一部细致解说骨牌文化的著作。
出处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42-144,共3页
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