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帝国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改变了"南北之别"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内涵。南北两个地域的冲突性质,逐渐由政权合法性和文化正统性的争夺,转变为统一政权下权力获取和仕宦难易的差异。南方士人因相对缺乏可资凭借的政治资源和仕宦网络,在出仕时更居劣势。这一现实困境和矛盾心迹,催生了南方士人以荔枝和橘等南方特有物象表达隐曲心声的文学书写。他们一方面有明晰的地域身份认知,怀揣湮没不闻的不平与恐慌;另一方面,又执著和欣喜地渴望与天下士人共同参与到"唐帝国"这一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塑造中去。至此,华夏化进程中南方的"荒蛮"印象,逐渐成为溢出文士阶层的一种评判,转变为以王朝政权为依托的华夏文化对南方"被教化"群体的定义。这不仅强化了南北士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和维护,也在政治意义上凸显了其作为王朝代言人的教化角色,从而共同构成唐代士族认同观念的重要基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