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剧场"观"之流变和思想史的演进密切相连。歌剧诞生于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其艺术意图从"以劳动面对死亡"的"主观性"向"再现"的"感觉论"的过渡。在中国,卷轴画、章回体小说和连台本戏反映了与西方不同的时空观念。中国绘画缺乏"透视",正是"天下观"的写照。乾嘉以来,文化革新以声腔的兴衰为其象征形式。近代以来,"从听到看"的剧场演变体现着国人对"天下"的认识向"世界观"的转变。京剧是较早经历了"花雅之争"的"听觉文化"。1930年代,京剧在京、沪等城市经历了视觉文化的冲击和改造,从激进的"时装"革命转向保守的"古装"改革。梅兰芳以《红楼梦》为题材编创的"古装新戏"屡次三番受到鲁迅的批评,而另一些学者却将它们视作京剧改良的代表作。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6,共9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研项目:《戏曲现代戏的经验——用“中国气派”讲“中国故事”研究》,YNZD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