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是非观,从娃娃时代抓起--“闫”与“阎”到底用哪个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前几天,我们班级开展了一则以“我的名字”为主题的语言类集中教学活动,这是一节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名字符号的形状,大胆畅聊名字(大名、小名)的由来、含义以及意义,从而激发幼儿了解、认知自己姓名的兴趣,形成初步的个体认同感。在课前的教研准备活动中,本班中的三位教师(三教轮保)对于本节活动的教学安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其中一位老师指出:我们大班幼儿年龄区间为5-6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来看,我们要在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幼儿语言学习与认知水平、社会发展互为促进的关系,“我的名字”乍一看主题仅仅是关乎谈论名字的语言活动,但是在我们实际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中,绝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一定要打破“五大领域”的边界,“融五家所长为一体”,真正实现幼儿全方面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作者 刘燕飞
出处 《成长》 2020年第3期180-180,共1页 Growing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