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中的蘧伯玉--一种孔庄异同的比较

Qu Boyu in Zhuangzi: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Zhuangz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中蘧伯玉出现两次,分别在内篇《人间世》与杂篇《则阳》。恰可与《论语》中关于蘧伯玉的两次记载分别一一呼应,借由这两处呼应,可探寻庄子对孔子思想的引申与转化,由此进一步窥探到孔庄思想意趣的异同。《论语》中的蘧伯玉,以"卷而怀之"的全身隐退,与"欲寡其过而未能"克己自省的儒家君子著称。庄子顺着这两点,对蘧伯玉的形象进行了引申与转化。一是将儒家"卷而怀之"的隐退避祸,发展成"形就心和",混迹人间随便所适的"人间世"思想。两者都是保全自我,但后者更圆融无滞。二是将儒家"欲寡其过"发展成"六十而化"。前者有改过从善的道德意味,后者则消解是非善恶随顺而行。赋予了蘧伯玉浓郁的道家与庄学意味。充分体现了庄子"用剽剥儒、墨"、"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的学术旨趣。
作者 杨勇 YANG Yong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8

  • 1王景琳.《庄子》内篇孔、颜形象考论——兼谈《庄子》的成书时间[J].孔子研究,1991(3):49-54. 被引量:4
  • 2《孔门三杰的思想史形象》,《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 3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版.
  • 4章太炎:《齐物论释》,录自《章太炎学术论著》,刘凌、孔繁荣编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页.
  • 5.《史记·太史公自序》[M].,..
  • 6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A]..《古史辨》第1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第61页.
  • 7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0页.
  • 8王叔岷.《论庄子所了解之孔子·(庄子)中本于(论语)之文》,见《慕庐杂稿》,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72-573页.
  • 9刘宝楠.《论语正义》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16-817页.
  • 10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