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中蘧伯玉出现两次,分别在内篇《人间世》与杂篇《则阳》。恰可与《论语》中关于蘧伯玉的两次记载分别一一呼应,借由这两处呼应,可探寻庄子对孔子思想的引申与转化,由此进一步窥探到孔庄思想意趣的异同。《论语》中的蘧伯玉,以"卷而怀之"的全身隐退,与"欲寡其过而未能"克己自省的儒家君子著称。庄子顺着这两点,对蘧伯玉的形象进行了引申与转化。一是将儒家"卷而怀之"的隐退避祸,发展成"形就心和",混迹人间随便所适的"人间世"思想。两者都是保全自我,但后者更圆融无滞。二是将儒家"欲寡其过"发展成"六十而化"。前者有改过从善的道德意味,后者则消解是非善恶随顺而行。赋予了蘧伯玉浓郁的道家与庄学意味。充分体现了庄子"用剽剥儒、墨"、"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的学术旨趣。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3,共7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