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患病率与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4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心房颤动患病终生风险分别为26%和23%[1]。心房颤动是由遗传因素、自主神经系统、炎症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所致的进行性疾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波幅不等、形态各异、间隔不齐的连续小锯齿波,频率在350-600次/min。这种持续紊乱的电活动会引起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心排出量下降超过15%;会使心房局部发生电学和结构学重构,心房进行性扩大;还能使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附壁血栓。
作者
张必祺
胡申江
Zhang Biqi;Hu Shenjiang
出处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