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我在日常呈现——课程教学的应然选择与理想形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课程与教学的意义,在于其对象——人,在于人的自我的建立,在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万物之间如何建立和调适关系。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与体验,对我我关系、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自我评价。从时间的角度来观照教育(课程)与人的生命,课程教学应该落实到人的自我的日常呈现,这种因人而异、应时而作的取向,也正昭示着课程的应然选择,彰显着教育的理想状态。
作者 邢晔
出处 《教育视界》 2019年第23期55-58,共4页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3

  • 1熊毅军.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法哲学立场——从“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之划分谈起[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4):71-74. 被引量:3
  • 2王有升.论现代学校的体制建构[J].教育学报,2005,1(2):71-75. 被引量:7
  • 3谭旭东.论童年的历史建构与价值确立[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17-24. 被引量:5
  • 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80.167.160.171.
  • 5[法]米歇尔·福柯 刘北城 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1999..
  • 6Goodlad, J. I. (1979). The scope of curriculum field. In J. I. Goodlad and associates.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pp. 17 - 41). New York: McGraw-Hill.
  • 7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O%87%E5%87%86%E5%8C%96.
  • 8[奥]伊万·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M].吴康宁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62,56.
  • 9[美]马克·贝磊.比较教育学:传统、挑战与新范式[M].彭正梅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238-239.
  • 10[英]Michaelwyness.童年与社会——儿童社会学导论[M].王瑞贤,张盈垄,王慧兰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9:16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