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京大屠杀”系列电影的新世纪演变与局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下中外意识形态、政治局势和经济诉求等因素促使“南京大屠杀”系列电影在题材处理方式上由正面转为侧面,影片镜头的残暴指标直线下降,但是也越来越远离对历史惨剧的反思道路。新世纪以前的同类影片受困于“同质化”,新世纪以后的同类影片则受困于“无关化”,其典型特征就是以人物为中心背景化“南京大屠杀”。与《辛德勒的名单》相比,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是相反的。如果未来的此类影片不明确反法西斯、反战的诉求,真正立足于反思,那么为“南京大屠杀”立碑的任务就永远无法完成。
作者 黄娟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6,共6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201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二十一世纪中国抗战电影的嬗变研究(2000—2016)”(项目编号:GD17XZW18)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0

  • 1严绍璗.《日本当代“国家主义”思潮的思想基础》,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编.《亚太研究论丛》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2《2008年国产片影市发展均衡》,http://www.paradise-filmtv.com/magzine/901/001-14.html.
  • 3《北京商报》,2009年5月5日,http://www.crta.net.cn/ystd/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32.
  • 4《<拉贝日记>现南京大屠杀暴行 德国公映赢好评》,载《南方都市报》,2009年4月9日(http://www.tvsou.com/xinwen/a/20090409/135526.htm).
  • 5导演陆川的采访.http://www.qzwb.com/rdzt/guoqinglcontent/2009-08/07/content3132057.htm.
  • 6蔡拓.《从国家政治到非国家政治》,蔡拓主编.《全球化与政治的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7杜维明.《文明的对话: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传达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编.《全球化下的中国与日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 8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9-164页.
  • 9马克·柯里 宁一中译.《后现代叙事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6-108页.
  • 10石海军.从民族主义到后殖民主义[J].文艺研究,2004(3):44-50. 被引量: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