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初产妇80例分到观察组,其中有40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剩余40例产妇选择剖宫产。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未育女性40例分到对照组。对所有人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宫颈外口位置,同时通过测量结果对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和宫颈外口移动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另外,还要详细的测量肛提肌中部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其厚度率进行详细计算。本次测量均在静息和最大收缩状态下使用二维会阴盆底超声技术。结果经测量和计算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位置和宫颈外口位置明显降低,且尿道倾斜角增大,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宫外口移动度增加,肛提肌增厚率降低,以上反应在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较为明显。对照组成员和观察组中选择性剖宫产者的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宫颈外口移动度以及肛提肌增厚率呈现出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的动态观察中,可使用二维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就产妇盆底结构在初产妇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而言,其主要因素与分娩方式无关,而是妊娠本身。
作者 肖玲丽
机构地区 中山市中医院
出处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47-48,共2页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gram(Electronic Edi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