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互联网+”视阈下青少年自杀风险筛查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少年常常将网络作为自我展示和人际沟通的重要平台。自杀意念和行为因为私密性和伴随着强烈的羞耻感而难以被传统手段识别,高风险自杀者也很少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青少年通过网络渠道构建自身人际网络,发表相关言论,甚至发表自杀宣言,为青少年自杀风险的筛查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作者
姜钰
机构地区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出处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第3期147-147,共1页
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关键词
“互联网+”
青少年自杀
风险筛查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陈浩,赖凯声,董颖红,付萌,乐国安.
社交网络(SNS)中的自我呈现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学探新,2013,33(6):541-553.
被引量:46
2
林益强,谢斌,卞茜,唐立华,王援越,王蓓.
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自杀风险筛查与干预研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11(4):250-25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2013.
2
郝若琦.(2010).美国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动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
3
梁皓宇,程乐华.(2008,11).博客使用者的补偿补充自我表达方式对馈信息处理的影响.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天津,中国.
4
刘璇.(2010).传播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交网络(SNS) 用户心理体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5
田莹颖.(2011).社交网络游戏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
6
王楠.(2009).对校园SNS用户人际互动与其掌握社会资本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校内网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7
谢扬帆.(2011).社交网站用户的补充我、补偿我表达动机与其对头像的偏好.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
8
徐晓蕾.(2010).自我同一性状态和自我呈现技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
9
叶嘉颖.(2010).社交网络文化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
10
殷崴.(2011) SNS社交网站成员在不同信任模式下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邮电大学.
共引文献
47
1
徐小明,孔裔婷,刘川,明英,况利.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自杀预警系统研究进展[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0(2):69-74.
被引量:4
2
李冰,李晋.
SNS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29-31.
被引量:2
3
李天霞,张晴晴,孙士茹,孙歌,龙睿.
“蚁族”在社交网络新媒体中的自我呈现[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9-11.
4
陆洁,詹莉芳,其琪格,顾琳.
微信传播公共性与私密性问题调查[J]
.青年记者,2015,0(17):64-65.
被引量:3
5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孔繁昌,连帅磊.
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16,39(2):406-411.
被引量:34
6
葛红宁,周宗奎,牛更枫,陈武.
社交网站使用能带来社会资本吗?[J]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3):454-463.
被引量:34
7
丁倩,周宗奎,张永欣.
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6):683-690.
被引量:32
8
王慧博.
微信消费异化的社会学透视[J]
.江西社会科学,2016,36(11):217-224.
被引量:2
9
王萌,匡耀求,黄宁生.
珠江三角洲城际间人口流动倾向空间特征——基于网络关注度数据的时空演化[J]
.热带地理,2017,37(1):33-42.
被引量:13
10
温亮明,余波,张妍妍,郭蕾.
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共享影响因素模型构建[J]
.情报科学,2017,35(4):15-21.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4
1
朱湘虹,徐建军.
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135-138.
被引量:4
2
李云霞,刘燕,谢今朝,高鑫,李晓枝,张倩,曹玲玲,宣岩.
青海大学在校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1):8-12.
被引量:14
3
刘丽芳,全军,李水英,张倬秋.
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9):444-446.
被引量:24
4
江琴,贾骏,蔡太生.
手机App辅助正念干预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9,40(21):64-6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赖雨婷,周倩意,吕豪程,徐铭,严波.
基于互联网的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2):111-1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罗诗韵,郑晓晖,程文宣,周倩意,赖雨婷,严波.
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干预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流失率:一项Meta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0):25-28.
1
姜钰.
“互联网+”视阈下青少年自杀风险干预的理论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20,0(2):140-140.
2
曹小宇.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
.文理导航,2020,0(7):69-69.
3
李育红,况利.
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的相关性研究现状[J]
.四川精神卫生,2020,33(1):87-91.
被引量:6
4
孙美萍(译).
中国人的礼节[J]
.英语世界,2020,39(2):26-30.
5
郭婷,朱永帅.
大学生心理求助污名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3S):122-123.
被引量:6
6
李月亮.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J]
.祝你幸福,2020,0(2):48-49.
7
胡沈明,郑丹.
受压·失控·表演:青少年自杀行为历程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1):37-44.
8
王颖,张芷硕.
心理求助行为与社会容认度、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6):96-100.
9
沈杨,张宇.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下的非正式沟通:流变、建构及阻滞[J]
.重庆社会科学,2020,0(3):84-93.
被引量:4
10
刘秋平,胡德英,刘义兰,刘志荣,翁慧,向莉,冯霞,邓先锋.
急诊护士与自杀未遂患者沟通能力的培训和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113-118.
被引量:10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