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社会建构中的“面子”与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家社会建构中的“面子”因其内含能力、人品和人缘三要素在权重和排序上的差异被划分为多样化的类型。不同“面子”类型对协商实践制度性地位的确立、程序性过程的维系和权威性效益的实现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村民的行动逻辑,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村庄社会生活,且在显露自身能力和人缘的同时,将人品要素编织于交往过程中,才能获致社会性和伦理性相统一的“实体性面子”,而“实体性面子”所具有的内生性秩序生产能力使其构筑为协商政治的社会底盘,高效度助推村庄的协商实践。
作者 郑聪杰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28,共6页 Leadership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政治信任对地方协商治理的影响及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CZZ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8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