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茶路“疑音”——从柴可夫斯基的《茶舞》说起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柴科夫斯基的《茶舞》一曲用以体现、或者说构建"中国风格"的主要手段,包括旋律骨干组成、上下快速进行的音型、句中的短停顿乃至繁多的装饰音等,均与这些流行于我国广大北方地区、汉蒙融合的曲调,其体现出的特征具有相当的相似度,但却与其他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在创作手法和具体取材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历史与地理层面上,柴科夫斯基及其当时当地的俄国大众具备直接接触中国文化的条件,并且具体地指向了我国北方晋、陕、蒙一带的多地域、多民族融合文化。
作者 刘兵 胡天虹
出处 《音乐生活》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Music Lif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王少华.山西《八大套》的套曲结构[J].音乐研究,1980(1):86-93. 被引量:5
  • 2孔繁洲.《山西八大套》考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2(2):90-94. 被引量:6
  • 3韩军.《八大套》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1987(1):41-42. 被引量:4
  • 4韩军.《五台“八大套”的形成、流传与发展》[J].《音乐舞蹈》,1986,(1):19-21.
  • 5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卷[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 6李长傅.中华民族之国外发展[M].国立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1929.
  • 7[俄]伊凡·纳达罗夫.北乌苏里边区概要及其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 8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委员会.旅俄华侨史料选[M].
  • 9丁进军.宣统年间华侨经商佣工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10李长傅.中国殖民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共引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