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微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1
Effect of Recycled Micro Powder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探究再生微粉作为矿物掺合料部分取代硅灰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可行性,通过力学试验,研究了再生微粉的掺量和品质对UHPC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根据压汞法和微观形貌分析,揭示了再生微粉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掺加10%品质较高的RP-C65取代硅灰可制备出符合强度要求的UHPC。
作者
陈小冬
Chen Xiaodong
机构地区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市政技术》
2020年第2期271-273,共3页
Journal of Municipal Technology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T160531)。
关键词
再生微粉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孔结构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肖海军,孙伟,蒋金洋,王彩辉.
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反复压汞法表征[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2):371-374.
被引量:7
2
方倩倩,於林锋,王琼.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用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
.粉煤灰,2015,27(6):27-28.
被引量:7
3
黄天勇,侯云芬.
再生细骨料中粉料对再生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2):279-282.
被引量:15
4
王琼,於林锋,林茂松,方倩倩.
建筑垃圾再生超细微粉的特性研究[J]
.四川建材,2014,40(5):87-88.
被引量:3
5
程宇科,王元纲,张高勤,胡亚风,黄凯健,李洁.
复合型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J]
.混凝土,2011(2):86-88.
被引量:4
6
余小小,李如燕,董祥,李根,张松.
机械力粉磨对再生微粉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2017,46(4):688-692.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孙跃东,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骨料[J]
.混凝土,2004(6):33-36.
被引量:227
2
陶珍东,张颖,杨中喜,吴波,孟姗姗,张金宝.
高能球磨活化硬化水泥浆体的研究[J]
.水泥工程,2004(4):21-24.
被引量:6
3
李珣,陈文梅,褚良银,陈海焱,李碧仙,周先桃.
超细气流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
.化工机械,2004,31(6):378-383.
被引量:12
4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郝眩明.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2):1558-1561.
被引量:304
5
肖建庄,孙振平,李佳彬,顾志强.
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J]
.建筑技术,2005,36(2):141-144.
被引量:94
6
邓旭华.
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
.混凝土,2005(2):46-48.
被引量:56
7
李秋义,李云霞,姜玉丹.
再生细骨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26(6):6-9.
被引量:19
8
胡曙光,何永佳.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胶凝材料[J]
.硅酸盐学报,2007,35(5):593-599.
被引量:65
9
汪漠,陈平,刘荣进.
高炉水淬锰铁渣微粉制备及其水化活性研究[J]
.铁合金,2007,38(4):44-47.
被引量:10
10
Moro F, B?hni H. Ink-bottle effect in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2, 246(1): 135-149.
共引文献
59
1
王红强,杨旭,宋兵兵,郭炼,张志川.
再生细粉对水泥砂浆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研究[J]
.江西建材,2023(7):20-23.
2
段邦政,鄢朝勇,朱攀,肖枭,孙少君.
再生砂对砂浆的施工和易性及抗压强度的影响[J]
.粉煤灰综合利用,2011,25(3):17-19.
被引量:5
3
候姣姣,梅甫定.
磷石膏基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孔结构的关系[J]
.材料研究学报,2013,27(6):631-640.
被引量:3
4
殷惠光,张连英,李雁,刘瑞雪,李兵.
含掺合料混凝土氯盐侵蚀后孔结构特征试验研究[J]
.混凝土,2014(10):44-47.
被引量:9
5
潘荣根,张璠,钱海涛.
混凝土再生粉料对水泥稳定基层性能的影响试验[J]
.公路,2014,59(11):184-187.
被引量:4
6
李兵,张连英,仇培涛,刘瑞雪,殷惠光.
盐雾作用后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破裂宏细观研究[J]
.混凝土,2015(11):27-30.
被引量:2
7
李向阳,梁芮,赵志浩,王守栋,马伟兰江.阿不力克木.
预拌砂浆及再生砂浆研究与发展现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155-157.
被引量:3
8
居月,沈君,王元纲,黄凯健,张高勤,胡亚风.
复合掺合料对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抑制作用[J]
.林业工程学报,2016,1(3):121-126.
被引量:8
9
仉明坤,孙章平,周俊汝.
粉煤灰对建筑垃圾集料砂浆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粉煤灰综合利用,2016,30(2):31-33.
被引量:3
10
周立民,王冲,曾欠谱,唐圣林,夏育成.
憎水处理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影响[J]
.混凝土,2016(6):106-10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7
1
王晓波,陆沈磊,张平.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性能研究及应用探讨[J]
.粉煤灰,2012,24(6):24-26.
被引量:13
2
张玲峰,韩建德,刘伟庆,孙伟.
碳化导致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演变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15,29(3):85-95.
被引量:15
3
张慧勇,张新爱.
废弃混凝土中硬化水泥浆体的再生实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1):86-90.
被引量:2
4
王花,夏云.
再生细粉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影响[J]
.工业建筑,2016,46(1):122-125.
被引量:3
5
薛翠真,申爱琴,郭寅川,万晨光,赵学颖.
碱激发和复合激发下建筑垃圾砖粉活性研究[J]
.材料导报,2016,30(10):130-134.
被引量:20
6
刘栋,张鹏宇,刘彤,张希,吴鹏,陈佳宁.
建筑垃圾中再生微粉材性表征及潜在活性的激发[J]
.硅酸盐通报,2016,35(8):2635-2641.
被引量:30
7
樊俊江,於林锋.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性能研究[J]
.粉煤灰综合利用,2016,30(4):28-30.
被引量:2
8
余小小,李如燕,董祥,李根,张松.
机械力粉磨对再生微粉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2017,46(4):688-692.
被引量:31
9
兰聪,罗杰,卢佳林,陈景,杨仕海.
再生微粉性能对比试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10):110-112.
被引量:7
10
石莹,杨善顺,连亚明.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研究现状[J]
.砖瓦,2017(4):47-5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方维炯,宣晓鑫,赵建明,崔新忠,梁超锋,高越青.
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活化技术研究进展[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3(3):96-1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郝伟伟,张树祥,买英东,包超,毛明杰.
超吸水聚合物对碱激发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中国粉体技术,2024,30(5):70-80.
1
肖建庄,张航华,唐晨隽,陈宣宇,段珍华,张青天.
低强再生混凝土及其应用[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37(2):20-26.
被引量:13
2
李萌,孟祥荫,李涛,全晓旖,闫强强.
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
.混凝土,2020(3):101-104.
被引量:12
3
胡智翔.
芳烃装置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分析及应对措施[J]
.仪器仪表用户,2020,27(5):50-53.
4
吴国雄,余乐,陈灏,叶新雨,张兴梅.
山地海绵城市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20,44(1):1-5.
被引量:6
5
杨世玉,赵人达,靳贺松,李福海.
地聚物砂浆的力学性能与孔结构分形特征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3):126-135.
被引量:8
6
高宇.
提高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技术研究[J]
.云南水力发电,2020,36(2):64-68.
被引量:1
7
孙朝辉.
缓倾斜中厚煤层采动应力场时空演化及覆岩破裂规律[J]
.山西冶金,2020,43(1):58-60.
8
陈宝春,刘君平.
世界拱桥建设与技术发展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0,20(1):27-41.
被引量:90
9
杨丽丽,葛欣,李丹,宋榕菲,王策.
铜源对铜掺杂MAPbI3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4):1-6.
10
吕萍,崔巍,刘晓晨,陈坚,顾振烨.
压电加速度计在不同安装方式下的响应分析[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0,28(4):217-221.
被引量:4
市政技术
202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