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油酸甘油酯类酯型抗磨剂合成工艺研究

Study on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oleic acid glyceride ester type antiwear agen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选择油酸和丙三醇作为反应物料、甲苯作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通过对反应物料配比、催化剂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优化后得出目标产物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料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1.06,催化剂用量为酸醇总质量的0.8%,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40℃,在该工艺条件下合成油酸甘油酯类酯型抗磨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表明产物为酯型产物。通过高频往复摩擦试验机评价合成产物的使用性能,可使柴油的磨痕直径从空白值667μm降至382μm,显示合成产物具有较好的抗磨效果,显著提升了柴油的抗磨性能。
作者 马致远 于群 刘美静 孟祥亮 MA Zhi-yuan
出处 《天津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7-19,共3页 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93

  • 1杨永红,齐邦峰.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26(2):6-10. 被引量:16
  • 2林荣兴,朱军,范文琴.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因素考察[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8):31-34. 被引量:24
  • 3郭太勤,刘双红,王昆,蒋明俊.低硫柴油润滑添加剂[J].合成润滑材料,2006,33(1):25-28. 被引量:19
  • 4廖德仲,金小容,毛立新,何节玉.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77-79. 被引量:9
  • 5韦淡平.燃料润滑性的研究Ⅰ柴油组分的磨损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6,2(3):79-87.
  • 6韦淡平.燃料润滑性的研究Ⅱ模型化合物试验[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4(1):90-98.
  • 7韦淡平.燃料润滑性的研究,Ⅱ.模型化合物实验[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1.
  • 8Mozdzen E C, Wall S W, Byfleet W D. The No-Harm Performance of Lubricity Additives for Low Sulfur Diesel Fuels.SAE Pater 982571.
  • 9Batt R J, McMillml and Bradbur I P. laibricity Additives-- The Performance and No-Harm Effects in Low Sulfur Fuels. SAE Paper 961943.
  • 10Barbour R H, Richard D J and Elliott N G. Understanding Diesel Lubricity SAE Paper 2000-01-1918.

共引文献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