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发出别样声音的可能与方法——以三位少数民族小说家的非虚构写作为中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这些年里,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学话题是所谓的"非虚构"。有一种观点认为,非虚构凸显了一种介入性力量,是"包含总体性的强烈现实性文本",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有问题意识、社会关怀,在创作过程中有介入式的观察和思考,其美学效果是具有现场感的动人细节与切肤体验"~①,很显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文学"向内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琐屑,在形式上炫技或戏谑,迅速失去了回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能力,"非虚构"的登场,就是要为逐渐失血的"纯文学"注入强心剂。虚构常常被视为文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却在这场"非虚构"运动中饱受质疑,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
作者 张柱林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0-208,共9页 National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张承志.讲演河州城[J].天涯,2007(2):38-41. 被引量:2
  • 2张承志.近处的卡尔曼[J].当代作家评论,2001(5):79-79. 被引量:3
  • 3黄发有.不合时宜的美文——张承志散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7(4):88-102. 被引量:7
  • 4张承志.《真正的作家应该做的》,《文学报》2010年6月17日.
  • 5《张承志随笔·荒芜英雄路》,第101页,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 6张承志.《(清洁的精神)后记》,《清洁的精神》,第214页.
  • 7张承志.《两海之聚》,《文明的入门--张承志学术散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 8张承志.《鲜花的废墟》,《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
  • 9张承志.《谁是胜者》,《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第393页.
  • 10张承志.《三笠公园》,《敬重与惜别--致日本》,第33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版.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