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一剪梅》在保留原剧主体情节基础上,在人物定位、剧情风格、文化改译上融入中国元素和现代质素,呈现自觉归化取向。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归化式改编的经典个案,其改编得失对华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具有镜鉴意义。
出处
《艺苑》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FORUM OF ARTS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民国电影的场域建构与文化脉络》(15NDJC023Z)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现代早期电影史重写》(17BZW19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