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媒体时代下“表情包”符号表达的局限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媒体时代形成了独特的社交文化,“表情包”成为了重要载体,其在填补“交流暗示缺失”的同时,还会产生表意的模糊性、多义性,以及不同群体、年龄层之间社交传播障碍等问题。本文对“表情包”这一符号语言在表达中带来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寻找“表情包”与使用群体的心理联系,探讨“表情包”对个体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从中透视出一些当今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趋势。
作者
尹相悦
机构地区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2期202-203,共2页
Home Drama
关键词
“表情包”
表达
局限性
交流隔阂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孙页,薛可.
网络群体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以表情包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8-9.
被引量:11
2
姜若雪.
表情包文化的传播学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6,37(24):15-16.
被引量:6
3
林晓冬.
新符号文本的创造与解释——新新媒介下的表情包[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176-177.
被引量:17
4
孙雨婷.
从网络表情包看视觉化语言及情绪表达[J]
.新闻知识,2016(10):78-81.
被引量:38
5
杨齐,曹艳华.
信息传媒时代下的传播学受众议程设置理论与高校教学改革[J]
.甘肃高师学报,2015,20(4):114-117.
被引量:3
6
朱霜,杨涵宇.
大学生表情包使用与自我形象构建探析[J]
.今传媒,2017,25(6):78-8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203
2
王欢.
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网络表情符号[J]
.青年探索,2006(5):62-64.
被引量:6
3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
4
数学"都教授":让微积分也食人间烟火[N].中国青年报,2014-04-02:11.
5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二版:2.
6
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4.
7
清水几太郎《社会心理学》[M].岩波书店,1951:120.
8
孟登迎.
“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
.外国文学,2008(6):93-102.
被引量:133
9
李慧晓杉.
视觉传播时代与新闻摄影发展关系探究[J]
.学理论,2010(3):81-82.
被引量:10
10
曾庆香,郭磊.
图像化生存:规训与展演——论图像作为符号[J]
.国际新闻界,2011,33(2):43-4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0
1
刘俊,何天平.
影视艺术符号的新媒体化研究——基于电视剧表情包符号传播的探析[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3):288-302.
被引量:1
2
王童辰,许小可,钟智锦,刘飞,游宇霞,任宏菲,卢海涛.
“笑cry点赞”还是“允悲地抱抱”: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舆论表达[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8(2).
被引量:2
3
道·道图那.
网络表情包的视觉修辞分析——以孤寡青蛙系列表情包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80-81.
被引量:1
4
张丽园,洪如霞.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情感识别的表情包输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6):124-128.
5
李捷,孙平.
人际传播视域下视觉词语在即时通讯中的功能与影响研究——以微信表情包为例[J]
.传媒论坛,2020,0(5):13-14.
被引量:3
6
张仁鹏.
表情包何以“污”化:青年网络亚文化的一种困境表现[J]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8):92-99.
7
屈湘蓉.
论表情包走红网络的传播优势[J]
.传播与版权,2016(11):141-142.
被引量:3
8
王书琴.
表情包的传播意义解读[J]
.东南传播,2017(3):45-48.
被引量:5
9
闫凤.
浅析“@人民网”新浪微博的传播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9):36-36.
10
宫瑱.
网络表情包的传播价值及问题应对[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8):144-1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刘涌泉.
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2(1):85-90.
被引量:221
2
谷学强,张子铎.
社交媒体中表情包情感表达的意义、问题与反思[J]
.中国青年研究,2018(12):26-31.
被引量:30
3
彭兰.
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104-110.
被引量:98
4
龚建星.
新媒体表情包的生成语境:被误解或被救赎——兼与蒋建国、李颖先生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17(5):91-95.
被引量:10
5
田甜,张雅明.
网络表情包盛行的原因及影响[J]
.传播力研究,2018,0(15):226-227.
被引量:1
6
蓝芝同,谭亚丹.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表情包的传播探析[J]
.出版广角,2017(6):70-71.
被引量:21
7
储勖.
表情包文化的网络传播及风险防范[J]
.采写编,2018,0(5):157-158.
被引量:2
8
刘林燕.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文化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9,0(4):64-68.
被引量:12
9
鲁红霞.
网络用语语言学分析[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1):51-54.
被引量:2
10
陈玲琼.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MG动画艺术语言及价值走向[J]
.传媒论坛,2020,3(7):171-1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顾惠媛,李光杰.
浅析二次元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网络用语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1):82-85.
被引量:1
2
钱伟,牟凯悦,隋家傲,殷悦,李岚.
大学生与父母微信表情包使用差异研究[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7-70.
被引量:1
3
王燕.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表情包传播的价值与反思[J]
.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96-97.
被引量:2
4
杜晓芳.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讨[J]
.传播力研究,2024,8(9):73-7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包雅玮.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爱国表达的新特征——以“B站”弹幕文化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21(7):96-101.
被引量:27
2
解乔茵.
关于微信表情包使用现象的调查研究[J]
.科技传播,2022,14(6):139-143.
3
陈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表情包”在00后言语社区中的使用规则[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3):51-54.
4
吴冰妍,张艺.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建构——以熊猫头表情包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0):54-58.
被引量:1
1
陈迪,钟景清.
跨界社交下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2020(5):72-75.
被引量:4
2
徐建东.
5G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交化发展趋势[J]
.采写编,2020,0(2):22-23.
被引量:4
3
修婧.
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联系的相关思考[J]
.艺术评鉴,2020,0(6):140-141.
被引量:3
4
胡博峰.
印度俱乐部,入会要等37年[J]
.环球人物,2020,0(6):57-57.
5
毛均祥.
立场、理念与文体:余靖《志》《碑》《传》研究——兼论欧阳修神道碑铭的写作特征[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4):44-47.
6
张旭,陶宪凝.
一起约个“中式”下午茶[J]
.中医健康养生,2020,6(2):8-8.
7
骆梦柯,陈献勇.
“科幻电影”与“传播障碍”的交互空间——以《流浪地球》为例[J]
.东南传播,2020,0(1):69-71.
被引量:1
8
刘芝庭,李金贵.
仪式观视角下的道州龙舟文化传播[J]
.传媒论坛,2020,3(1):1-2.
被引量:3
戏剧之家
202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