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被引量:6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1969年由国外学者首次提出[1],常于新生儿期或1岁以内起病,由于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导致胆汁酸转运缺陷,进而引起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伤。主要表现为严重肝内胆汁淤积,可反复发生或者持续进展,最终进展为肝衰竭[2]。该病发病率为1∶100000至1∶50000,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已发现6种不同类型的基因缺陷导致PFIC,包括FIC1、ATP8B1、ABCB11、TJP2、NR1H4和MYO5B[4-6]。本文总结了PFIC不同疾病谱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简要概述了相关治疗方案。
作者 李雪松 舒赛男 黄志华 LI Xuesong;SHU Sai-nan;HUANG Zhi-hua
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黄疸 基因突变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jaundice gene mut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57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