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文本解读——以《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谅解”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体间性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性,摒弃了过去把读者与文本看做主-客关系,把文本解读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把握的传统,认为文本解读是主体间性的共在,是解读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共在。基于主体间性理论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文中的人物之间隐藏着特别的体谅和解脱之情,分别从"我"与于勒、父亲与于勒、于勒和他者三个方面结合文本展开具体分析。
作者 胡小娟
出处 《品位·经典》 2020年第3期8-10,共3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浙江大湾区科创元素与高等教育融合研究”(Y2019414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 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3伯姆戴维.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
  • 4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36.
  • 5英伽登罗曼.论文学作品[M].张振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4.
  • 6凯恩N雷纳特.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M].吕林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7-88.
  • 7布伯马丁.我与你[M].陈维钢,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27.
  • 8周海婴.鲁迅究竟是谁?[J].语文新圃,2006,0(11):4-5. 被引量:3
  • 9陈世荣.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1):38-43. 被引量:3
  • 10王建峰.1949年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文本解读的方法论检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2):87-93. 被引量: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