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通向审美复位的新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传统的观念论根源及其克服 被引量:4

A New Alienation Theory Leading to Aesthetic Restoration:Eradicating the Idealistic Root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s Aesthetic Tradi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批判理论的“整体论”取向,要求在规范根基上论证认知、道德及审美的分化理据及其统一性。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以“主体间性”视野重释认知及道德的规范基础,但审美活动的主体根据无法还原为符合主体间性规范的知识理据。这表明批判理论不仅未能完成范式转型,而且仍受制于德国观念论的核心问题,即康德与黑格尔之争。尤其在审美领域,无论是经典批判理论还是沟通及承认范式,均借助观念论美学模式的权威,在美学建构上确立起征用“艺术自律”批判潜能的共通视域即“系统美学”。系统美学既显示了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传统在“范式转型”中的自我更新,又预示了其衰落的必然性。语言范式的兴起试图纠正沟通及承认范式关于“语言”理解的偏颇,指示出批判理论内部另一支语言哲学传统,后者的创造性根源在于本雅明。在语言范式的启发下,本雅明的思想显示出克服观念论模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核,可再系统化为一门新异化理论。新异化理论从主体/自然批判出发,以语言批判的整体论视野诊断人与自然全面异化的危机,赋予了文学语言(艺术)作为审美批判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可以说,新异化理论重新引导了批判理论之于审美领域的规范论证,为审美复位提供了具体方案。
作者 汪尧翀 Wang Yaochong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5,共13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